
央视网消息:10月9日上午,第十五届全运会、残奥会灯光仪式在广州举行。火采技术团队代表捧着“源火”上台,正式介绍从南海1522米深处提取的可燃冰“源火”。点燃后,全运会火炬将转移到四个灯笼,每个灯笼将前往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四个城市,然后在11月进行火炬传递。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玄化”首次公布。第十五届全运会集火仪式上公布的火灾起因是南海北部1522米海底的可燃冰。这是体育史上第一个在深海中获得比赛“火源”的赛事。是如何获得的并打开?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源火”系列的旅程。 9月16日,科考船从广州南沙科考码头起航,途经深中运河、港珠澳大桥,9月18日抵达海马灵泉区,开展“火源”回收工作。据媒体报道,2015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局利用其自主研发的可在4500米深度作业的遥控水下机器人“海马”,首次在南海北部海域海底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活跃的“冷渗”,并将其命名为“Filtracold ion”。 海马体。海马沉入深海后,科学家远程控制机械臂收集从冷泉口溢出的可燃冰和伴生气体。当有足够的阿莫大量可燃冰在收集室的减压下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成为“火”气的来源。当船长按下电源开关时,科考船甲板上安装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传输到海底,实现了天海合作,“源火”被轻轻点燃。从海马潜入取回火源,到将火源不断燃烧的火焰从水中移走,整个过程仅用了3小时4分钟。 9月18日18时08分,科研人员用打火机将十运会和残奥会的“玄化”顺利转移到“玄化”箱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