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沿河村的“明黑子”作为省级基层党组织唯
发布时间:2025-10-31 12:36
推动文明乡村习惯养成,是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0月29日至30日,以“文明乡村建设”为主题的第一届中国文明乡村风尚大会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 全国人大副委员、故城县巫山镇沿河村党委书记、主任闵红艳作为全省党的基层组织唯一代表应邀出席大会,与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文明乡风建设的路径和方法。 沿河村是湖北省认定的“两山”理念转变示范地。在培育文明乡风、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征程中,沿河村不断探索创新发展适应山村实际的模式。坚定走绿色道路,吃绿色食品,赚绿色钱,旅游致富。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国家生态文化村、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20多项国家荣誉。 到2024年底,村总资产将突破1亿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82万元,村生态旅游经济专业合作社收入突破370万元,游客人数达到80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超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万元。 明红艳,被公众亲切地称为“明平吉”,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帮助村庄老年人过着更加幸福的生活。他说,沿河村之所以取得如此好的发展成绩,一是得益于党的优良政策,二是因为党员干部引导群众不断深入开展文明乡风建设实践和取得成效,为各项村级项目的健康发展和整个乡村的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沿河村始终坚持传承时代新风尚,推进文明乡风长治久安建设。通过抓好扎根、固土、培水、固土“四件事”,这个“山光秃、路断、水断、人人愁”的贫困山谷终于脱胎换骨,成为人人羡慕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发展产业,增强实力进村、富民、弘扬文明乡风,深“根”。美化环境,培育美丽风景,夯实文明乡风“根基”。树立榜样,引导道德风尚,激活文明乡风的“源泉”。领导党的建设,加强党的建设力量,夯实文明乡风的“基础”。 明红艳认为,创建文明乡风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建议各省份将文明乡风融入基层建设,结合实际解决平台搭建问题。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团队,解决谁建设的问题。形成切实有效的解决连续施工问题的机制。不断创新载体,解决综合推广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解决具有正常长期影响的问题。 明红艳表示,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大绿色产业,进一步拓展旅游链条,完善服务内容,实施更多家庭工程,进一步完善集体经济,打造更强的新沿河,努力实现“六变七变”目标。村有财政,家有硕士博士生,家有资金,发展有产业,出行有房车,文明有车型。山水变成了风景,资源变成了资本,农民变成了股东,产品变成了商品,“两山”变成了红利,精神变成了物质,振兴变成了欢乐。延河先生用智慧和力量,为湖北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中心、谱写湖北中国式现代化篇章贡献了力量。 钴通讯员:董光辉、阮半明、陈媛
购买咨询电话
400-123-4567